- 2023年05月10日特斯拉的秘密武器 ▏電動車降價策略 ▏電動車到底賺不賺錢?果殼律師為我們揭開特斯拉的秘密武器,以及特斯拉的降價策略,電動車的成本結構? 電動車到底賺不賺錢? 特斯拉跟區塊鏈加密貨幣比特幣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一起來揭曉!
- 2023年04月20日空氣力學對電動車有多重要?空氣力學長久以來一直是汽車產業、設計師們相當重視的領域,一台車的極速表現、性能、油耗與靜肅性都跟車體的空氣力學表現息息相關。一般而言,一台汽車如果要讓速度加倍,意味著需要增加四倍的功率來克服空氣阻力;通常車子只要時速到達 80km/h 時,就會有 60% 的阻力來自空氣,平均高速行駛車輛時,有超過 50% 能量在對抗空氣阻力。
- 2022年12月12日台灣研發、東南亞製造,鴻海如何打造全球第二套電動車供應鏈?電動車熱潮蔓延全球,台灣知名企業——鴻海(Foxconn)於2022年10月18日推出2款全新自主開發的電動車方案:MODEL B跨界休旅、MODEL V全地形電動皮卡,並對外展示基本房車MODEL C的量產車款,預計2023年由品牌客戶交付台灣消費者。
- 2022年12月02日淺談車輛到電網 V2G 技術隨著電動汽車(EV)加速受到全球市場與消費者歡迎,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起汽車到電網(V2G)這項議題。V2G 概念(Vehicle-to-grid)其實並不複雜,指的是 BEV 純電池車、PHEV 插電式油電車可以把車載電池的電力輸送回電網。V2G 相關名詞也有很多變化,像 V2H(Vehicle-to-home)就是把電動車的電力輸入回家裡的蓄電裝置,V2L(vehicle to load)則是把電動車視為臨時電源,可以在公路旅行、露營時為照明、烹飪用具提供電力。
- 2022年11月22日鴻海的電動車大夢 從MIH開始2022年下半的台灣電動車市場可說是風起雲湧,不論是市場上延續上半年熱度的多款電動車上市,抑或是鴻海集團利用MIH平台推出多項電動車產品,還有大家敲碗許久的TESLA Model Y開放預訂並將於本季交車,眾多消息都讓台灣的電動車市場熱鬧非凡。而其中最讓台灣電動車產業期待的,莫過於鴻海集團利用MIH平台打造電動車且商品化的消息。
- 2022年11月04日迎接雙向充電時代 電動車從吃電怪獸變身儲電站你可能聽過手機具有為其他裝置「反向充電」的功能,但你知道電動車也能夠「雙向充電」(bi-directional charging)嗎?事實上,包括車廠、充電營運商(CPO)、電力公司在內的電動車產業鏈,正在積極發展相關技術,讓電動車化身為可移動的儲能裝置,在必要時候為家庭、其他汽車或電網供電,在智慧電網中扮演關鍵角色。
- 2022年09月14日中國比亞迪財報驚人,銷量直逼特斯拉,它如何靠「垂直整合」成電動車巨擘近來全球電動車產業中最大的新聞,莫過於中國電動車(EV)巨擘——比亞迪(BYD)財報相當亮眼,甚至可以說是「震驚四座」,未來數年內將成為全球級的電動車龐然巨獸將撼動全球市場。
- 2022年08月26日EV 電池的未來新星!深入淺出介紹固態電池除了專注在最主流的鋰電池之外,當今科學界與電動車產業紛紛都在尋找電容量更多、成本更便宜,以及更加安全的電池材料,像是日本之前主推的燃料電池(氫動力)、極具成本競爭力的鋁電池、安全性極佳的鈉電池,或是讓鋰電池更安全、充電更快的石墨烯技術。 眾所皆知,電動車最重要也最昂貴的零件就是電池,可佔一台車總成本的 40%-60%;但若要在這些新興材料、技術中挑一個現階段潛力最高、距離最近,而且商業可行程度最高的,就當屬固態電池了。
- 2022年08月18日發展電動車產業 台灣的政策腳步是否跟得上世界潮流(下)在電動車發展上,區域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北美、歐洲以及亞洲等市場。北美以美國為首,在電動車的發展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雖然歷經了21世紀初傳統車廠的打壓,但在歷經金融海嘯後,北美車市已非同日可語。歐洲則是近年來對於環保以及能源議題的重視,在電動車發展上可說是領先其他地區。而台灣身處亞洲,地理位置也正好位在電動車發展最蓬勃的東亞,北邊有亞洲汽車工業領頭羊的日本以及後起之秀南韓,西邊更有近10年來全力發展電動車的中國大陸,台灣在這一波電動車發展政策面上的腳步似乎還不夠堅定與積極。
- 2022年08月18日發展電動車產業 台灣的政策腳步是否跟得上世界潮流(上)在電動車發展上,區域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北美、歐洲以及亞洲等市場。北美以美國為首,在電動車的發展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雖然歷經了21世紀初傳統車廠的打壓,但在歷經金融海嘯後,北美車市已非同日可語。歐洲則是近年來對於環保以及能源議題的重視,在電動車發展上可說是領先其他地區。而台灣身處亞洲,地理位置也正好位在電動車發展最蓬勃的東亞,北邊有亞洲汽車工業領頭羊的日本以及後起之秀南韓,西邊更有近10年來全力發展電動車的中國大陸,台灣在這一波電動車發展政策面上的腳步似乎還不夠堅定與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