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08月18日如何評估純電車續航力2020年儘管遇到COVID 19的襲擊,導致全球汽車生產過量,租車公司的業績也是慘澹無比,台灣純電車的銷售量依然強勁成長,Tesla Group的市佔率高達94%。Robert Bosch預估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將萎縮20%;美國第二大租車公司Hertz與第四大租車公司Advantage Vehicles雙雙不敵市場衰退,而聲請破產保護;台灣在1~4月總共銷售1,903台純電車,其中第一名Tesla Model 3市佔率79%,第二名Tesla Model X市佔率14%,二者合計佔93%。咦?Model S怎麼市佔率只剩下2%?從數據來看,Model 3取代Model S的趨勢很明顯,一方面因為Model 3的價格比較便宜,另一方面Model 3也確實做得比較好,所以Tesla大幅度調降Model S的售價,看起來是正確的決策。可以預期,當Model Y在台灣上市之後,會有更多車主選擇Model Y,而不是Model X或Model 3。
- 2020年06月11日一場比燒錢速度的電動車造車競賽 【中國TESLA】NIO蔚來汽車的未來隨著TESLA於2019年交付Model 3並且實現首次季度營利,2020年市值一度逼近1,600億美元,躍升成為市值第二的汽車公司。這家令人稱羨的企業,很難想像旗下僅有3種市售車型(Model S、Model 3以及Model X)。許多車廠前仆後繼的想要複製TESLA的成功模式。電動車,一個無論是傳統車廠或者是新創車廠都擠破頭想要進入的產業。其中,又以中國大陸品牌最盛。然而這邊不能不提到,具備類似背景的NIO蔚來汽車。
- 2020年04月06日能源管理系統推動純電車的滲透率純電車在2019年熱賣已經成為事實,可以預期2020年Volkswagen集團加入戰場,以及Tesla上海工廠進入生產高峰之後,熱度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最近,日經新聞英文版拆解Tesla 名為「Hardware 3」的「整合型中央控制系統」硬體發現,Tesla的技術足足領先競爭對手6年之久。傳統汽車製造商認為應該大量使用電子控制IC(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ECU),而Tesla認為應該中央控制,個別負責(1)自動駕駛;(2)車內娛樂系統,且大量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放進IC裡面加速執行效率。設計上的理念不同,造就了各車廠純電車的效能不同,這讓我想起電腦產業,曾經出現的大型主機(Main Frame)與個人電腦(PC)之戰,但到了最後,卻是5G行動網路把手機連結在一起,且背後有超級大型資料中心做支持,同時兼具Main Frame與PC的優點,變成一個混合的架構。我們的世界是彩色的,從來就不是只有黑與白,1677萬色的True Color,才是真實世界的面貌,希望各位讀者不要陷入二分法,而是用彩色的角度來看待產業發展。
- 2020年03月02日抗特斯拉陣營成形 — 2020全球電動車新車點評這次是電動車特輯,電動車必然是未來汽車的趨勢。我要從特斯拉開始講起, 2019年,Tesla席捲世界,全世界都在看TESLA表演! CEO Gordon Johnson說了一句精典的話,他說: Tesla是有輪子的比特幣
- 2020年02月03日在電動車的新世界裡談:人半年前為了推廣電動車,我們還需要苦口婆心地從不同的角度,舉凡科技、環境(保)、市場、甚至是政策等來告訴大家,企圖去描述有這麼樣一個電動車的”未來”。
- 2021年03月02日Volkswagen Group的純電車佈局決定產業發展的關鍵成功因素可以簡化為只有兩個,一個是人才,一個是資金,如果人才與資金都指向同一個方向,那麼產業發展的未來,也就已經被決定了。優秀的人才會帶給世界最棒的技術,最好的良率,最低的成本,以及最短的上市時間、最棒的價值主張。這就是所謂英雄造時勢的道理。最多的資金,也會改變產業發展,本來網路瀏覽器Netscape是偉大的發明,可以收費,結果富可敵國的微軟公司免費贈送瀏覽器IE,讓Netscape走入歷史,改變了產業發展。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百年一次的大戰爭,電力取代油氣,已經變成人才與資金的共識,人才的代表就是Tesla Motors Inc.,資金的代表就是Volkswagen Group。Tesla的純電車佈局,許多人都談過了,談得很多。Volkswagen Group的純電車佈局,多數人一知半解,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Volkswagen Group的純電車佈局。
- 2019年12月09日電動車廠不賣車? — 兩張圖搞懂Tesla, Gogoro新模式Tesla與Gogoro兩家電動車廠都「不務正業」,卻也越來越吸睛 電動時代的新商業模式 傳統車廠的商業模式很單純:盡量賣最多的車輛給消費者,並從每一台車中賺取收益,維修、顧客關係是售後服務的一環。 電動車廠不走這條路。 電動汽車與電動機車最具代表性品牌,一家是美國的Tesla,另一家是台灣的Gogoro,兩家公司的策略不謀而合地走向一條新的道路。 持平而論,特斯拉與Gogoro真正的競爭力,除了電動車本身,還有更直有價值的。電動車廠的核心價值到底是什麼? 還有這部影片想進一步討論,為何新進電動車廠商,要修改過去傳統車廠已經證明成功的商業模式?
- 2019年11月01日全球各大商業集團看未來十年影響電動車發展的三大關鍵:環保、電池與運輸服務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的分析,交通運輸排放的溫室氣體貢獻了總額的22%。另一方面,自1800年以來,世界人口增長6倍、其中世界都市人口增長了近60倍,高度都市化趨勢也讓原本就擁擠的市區交通狀況更加惡化,汽、機車長時間怠速增加碳排放。
- 2019年10月01日迎接電動車時代 政府和身為潛在使用者該做什麼準備?2019年,台灣的電動車市場似乎較以往活絡了些。細數今年在台上市的電動車,包括了電動車產業領頭羊TESLA的Model 3、新改款的NISSAN平價量產電動車LEAF、英國經典品牌JAGUAR的I-Pace、以及市場討論度頗高的德國跑車品牌PORSCHE首款量產電動車Taycon等。不過相較於臨近的幾個市場,如:中國大陸、香港、日本等國家,電動車在台灣的熱度仍然比不上這些市場。
- 2019年09月02日破解純電車的迷思2019年是Tesla股價大跌的一年,許多朋友問我,純電車是否要完蛋了,所以股價提前反應。實情並非如此,2019年恰為傳統汽車公司大舉進入純電車領域的一年,Tesla面臨傳統汽車公司的競爭,特別是Volkswagen福斯集團傾全力大舉進攻,Tesla不得已只好降價應戰。上一篇文章我預先提醒,別小看Volkswagen的決心與動作,果不其然,最近Volkswagen集團宣布將成立一個500億歐元的基金,以資金支持生產動力電池的公司擴充產能,預計達成協議的公司包括瑞典Northvolt、南韓SK Innovation、三星SDI、LG、中國寧德時代等五家公司。作為全球汽車產業的龍頭老大,福斯汽車為何這麼急迫投入純電車的研發製造,以及佈局動力電池的產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