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的電動車、汽油車有什麼大不同?

2024年11月21日
專欄作家鍾效京 Chris/
科技新聞從業者 & Podcast 節目主持人,主要報導電動車、雲端運算、區塊鏈等領域。曾任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U-star、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青年創育坊業師。

在電動車快速發展的當下,筆者經常被讀者問到一個有趣的問題:「電動車的四輪驅動跟傳統汽油車比起來到底差在哪裡?」這個問題確實蠻有趣的,因為這不只關係到動力傳輸的差異,更涉及整體駕駛體驗的轉變。

 

筆者過去幾年曾試駕了幾款具備四輪驅動,一定程度上強調越野能力的電動車,像是 Volvo 的 XC40、C40 Recharge,保時捷的 Taycan Cross Turismo、賓士 EQS SUV 4Matic,這些都有真的開到非柏油鋪裝的路面測試過。自己日常也是開有越野能力的四驅油車,深刻感受到電動四驅車與傳統汽油四驅車兩者在技術思維與駕駛體驗上的巨大差異。今天就讓我們從運作原理、性能表現到實際應用等面向,來深入探討這個話題吧!

 

首先從最基礎的運作原理談起。電動車採用的是相對簡單的驅動方式,主要依靠電動馬達將電能直接轉換為動能。值得注意的是,電動馬達最迷人的特性就在於它能在極低轉速下就提供最大扭力,讓電動車在起步時特別輕快靈敏。更重要的是,許多電動四驅車採用了獨立馬達驅動設計,也就是每個輪子都配備獨立的電動馬達,這種設計不只讓動力傳輸更有效率,更為車輛提供了更精確的扭力控制能力。

 

反觀傳統的汽油四驅車,它們需要仰賴更複雜的機械系統來實現四輪驅動。從引擎產生的動力必須經過變速箱、傳動軸、差速器等多個機械組件才能傳遞到輪子上。雖然這種設計經過百年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可靠,但在反應時間與效率上確實比不上電動系統的直接。特別是在低轉速時,汽油引擎往往需要透過變速箱降檔才能提供足夠的扭力,這無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反應延遲。

 

在四輪驅動的實際表現上,電動四驅車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動力輸出的即時性與可控性。由於每個輪子都可以獨立控制,系統能夠根據路況,更簡單做到細緻的即時調整各輪動力分配。舉例來說,當車輛過彎時,內外側車輪可以輸出不同的扭力,讓轉向更加靈活自然;在打滑的路面上,系統也能迅速將動力轉移到抓地力較好的車輪,確保行車安全。

 

此外,電動車的另一個獨特優勢在於其重量分配。由於電池組通常安裝在車底,這種設計不僅降低了車輛重心,還帶來了更均衡的前後重量分配。這些特性在高速過彎或緊急操控時特別重要,能夠為駕駛提供更穩定的操控感受。加上電動馬達的扭力輸出更為線性平順,讓駕駛者能更容易掌握車輛動態。

 

傳統印象中,汽油四驅車因為有著成熟的機械式四驅系統,似乎更適合越野環境。但實際上,電動四驅車有前面提到的低重心優勢,這讓電動車在顛簸路面上更穩定,減少翻車風險。其次,電動馬達的即時扭力特性,讓車輛在面對爬坡或泥濘路段時能夠更從容應對。

 

更值得一提的是,電動四驅車在高海拔環境下的表現特別出色。傳統汽油引擎在高海拔地區會因為空氣稀薄而損失動力,但電動馬達的輸出則完全不受影響。這使得電動四驅車在山區越野時,能夠持續提供穩定的動力輸出。

 

但當然啦!電動四驅車目前最大的那個問題還是續航力,特別是在耗電量較大的越野環境下,就越不太可能有方便的充電樁補充能源,也更需要駕駛者更謹慎地規劃路線。另外,雖然電動車的日常維護項目較少,但一旦需要維修核心零件如電池組或驅動馬達,成本可能會比傳統車款更高。

 

筆者個人認為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特別是在電池續航力和充電速度方面的提升,電動四驅車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車廠推出純電動的越野車型,這些車款不只保留了電動車的環保優勢,更在性能表現上帶來新的可能性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