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的科技觀察者、媒體經營者與文字工作者,現任酷傳媒總編輯、視角酷行銷總監。
大學唸機械工程,研究所轉戰新聞傳播,先後在DIGITIMES電子時報、Stuff史塔夫科技、數位時代、新電子雜誌等媒體擔任採訪記者及專欄作家近20年,長期觀察行動通訊、新能源、車聯網、智慧生活、數位轉型、科技新創等議題。曾出版過《跨世紀的產業推手》、《關鍵影響力:金牌企業成功學》、《勇闖天涯翻轉人生》、《新科技總動員》、《遽變未來》等書籍。以探索斜槓人生為樂,每天腦袋必須在科技趨勢、媒體經營、社群行銷、地方創生、旅遊書寫、文創活動等主題之間快速切換。
酷傳媒:www.coolmedia.tw
當汽車產業大舉向新能源與科技化靠攏,計程車隊、物流業者與共享汽車平台除了加速走向電動化之外,並搭配車輛連網化、AI人工智慧的功能,蒐集更多行車數據,藉此提高交通安全與出行效率,同時實現節能減碳的目標。究竟車隊管理如何發揮數據力?未來又有何創新想像的空間呢?
計程車隊精準掌握客流,降低空車率
根據交通部調查,2021年台灣登記有案的計程車達9萬多輛,其中有一半駕駛有加入車隊,平均每天載客11.3趟,營業時間9.4小時,空車時間約3小時,每天行駛里程約132.8公里,空繞里程達38.2公里,以距離計算的空車率為28.8%。
儘管愈來愈多計程車司機採用App接單,但仍有3成的時間在尋找與等候乘客,有鑑於此,部分車隊業者如台灣大車隊、LINE GO都開始採用AI技術與大數據分析,透過即時比對乘客資訊、地區與時段,精準掌握客流,預測叫車熱門區域,藉以降低計程車空車率跟馬路載客的成本。
事實上,對於熟門熟路的老司機來說,心中自有一張載客熱點地圖,什麼時間到什麼地方會有搭車需求都了然於心,然而,這些從經驗值累積的載客地圖通常僅限於特定區段,而且也很主觀,不易系統化及定期更新;隨著AI工具的出現,能夠提供客觀的AI預測載客熱點功能,且會因時間、地點、天氣與節慶而有所不同,讓老司機能夠參考相關資訊修正路線,新手駕駛也可更快速找到乘客、順利接單。
根據台灣大車隊統計,這套AI預測叫車熱點服務的準確率高達90%,可協助計程車駕駛省下每天約1小時的空車消耗時間,平均每台計程車每月可省下1,851磅的碳排放量;另外,由於候車時間減少,也可提升乘客的滿意度與忠誠度。
在淨零減碳與運具電動化的目標下,愈來愈多叫車平台正逐步增加電動車的比重,目前電動車與油車仍有一定價差,買特斯拉來當計程車的車主還不多,但隨著百萬元以下的平價電動車大量進入市場,續航力對於一般駕駛來說也是綽綽有餘,電動車計程車隊可望日益壯大,扮演出行服務生態圈的要角。
圖一:充電站營運商將是電動車出行服務生態圈的重要一環(攝影:沈勤譽)
共享汽車挖掘多元服務場景
因為買車與養車成本居高不下,加上都會區停車位在熱門時段一位難求,年輕世代持有駕照、想買車的比例逐步下滑;另一方面,一般自用車的使用率大約僅有5%,高達95%的時間都處於閒置狀況,但還是得支付每年的稅金、保險費、保養費等,這也讓共享汽車的模式大行其道。
相較於傳統的租車模式較缺乏彈性,現在已有日租型、隨借隨還、訂閱制等模式可供選擇,民眾在臨時遇到用車需求時,就可彈性租賃使用,而且有不少業者都提供AI審核、多元車款、24小時甲租乙還等服務,讓租還更為便利,甚至可透過即時影像提前掌握車輛清潔度與車況。
共享汽車營運商不僅放眼汽車租賃商機而已,更是希望挖掘出更多服務場景,打造車主的移動生活圈,提供整合銷售、保養、租車、叫車、保險、停車、充電、旅遊、生活消費在內的整合式服務平台。
圖二:自用車的使用率偏低,使得共享汽車愈來愈受歡迎(攝影:沈勤譽)
舉例來說,車主在做旅遊路線規劃時,平台可自動彙整與目的地及充電站有關的圖資,針對旅行節線、滯留節線、充電節線、供給節線等進行智慧化的路徑安排,同時在掌握消費者的喜好後,想辦法以數據驅動業務,將消費者「黏」在平台建構的生態圈裡頭,提升出行的價值與產值;當然,隨著使用數據增加,業者不僅可增加車輛調度的效率,也可藉此進行停車場與充電站的經營與投資評估。
繼續閱讀: 電動車車隊管理系統如何提升效能與節能減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