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的科技觀察者、媒體經營者與文字工作者,現任酷傳媒總編輯、視角酷行銷總監。
大學唸機械工程,研究所轉戰新聞傳播,先後在DIGITIMES電子時報、Stuff史塔夫科技、數位時代、新電子雜誌等媒體擔任採訪記者及專欄作家近20年,長期觀察行動通訊、新能源、車聯網、智慧生活、數位轉型、科技新創等議題。曾出版過《跨世紀的產業推手》、《關鍵影響力:金牌企業成功學》、《勇闖天涯翻轉人生》、《新科技總動員》、《遽變未來》等書籍。以探索斜槓人生為樂,每天腦袋必須在科技趨勢、媒體經營、社群行銷、地方創生、旅遊書寫、文創活動等主題之間快速切換。
酷傳媒:www.coolmedia.tw
ESG是近年來企業高度關注的議題,國際上也有愈來愈多有關淨零減碳的倡議組織,提出與電動車與綠能運輸有關的策略目標與行動方案,包括EV100、電動車倡議(Electric Vehicle Initiative,EVI)、零排放汽車倡議(ZEV Declaration)等,讓一般企業或交通運輸相關業者,得以遵循相關指引,加速落實節能減碳的永續行動。
綠能運具助力低碳交通
EV100是由國際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在2017年推出的企業行動倡議,邀請全球企業公開承諾在2030年前達成100%交通載具電動化,以期降低傳統載具所生產之燃油排碳,共同打造低碳交通環境。
這是國際氣候組織繼RE100倡議(100%使用綠電)、EP100倡議(-提高能源效率100%)之後,又一項備受關注的國際倡議,加入EV100倡議的企業成員,必須在企業自有或租賃車隊的電動化、計程車/租車/共乘服務合約要求使用電動車、興建電動基礎建設鼓勵員工使用、興建電動基礎建設鼓勵客戶使用這四個項目中,簽署至少一項的承諾,並於2030年達成。
EV100成立之初僅有10家會員,但現已涵蓋全球127家會員,其中不乏跨國性的製造業、零售業、金融業、物流運輸相關業者,台灣則有台達電於2018年底率先響應;台達電承諾將在2030年前,在全球能源管理範疇的營運與生產廠區提供充電樁設施,並將公司車改為純電動車、氫燃料車等零排放汽車。
根據EV100最新發佈的2023年報告,全世界共有127家企業響應加入,涵蓋100個市場,目前已在全球60個市場建置3,200個充電站點、逾3萬個充電樁,使用超過40萬輛電動車,較前一年成長93%;所有企業會員承諾2030年將合計使用575萬輛電動汽車及設置6,443個充電站點,屆時每日可望降低623.8噸的碳排放量。
在EV100倡議組織中,共有116家企業會員承諾自行成立或租賃電動車隊,其中包括拜耳(Bayer)、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施耐德電機、西門子(Siemens)、惠普(HP)等跨國企業,目前已有約8萬輛電動車,其中光是2022年就新增2.6萬輛,預估到了2030年合計承諾的電動車隊總數將逾72萬輛。
圖一:全球參與EV100倡議組織的企業會員,承諾成立電動車隊的合計總數(資料來源:EV100)
除了EV100之外,其他與電動車有關的主要倡議組織,還包括由26個國家、城市與企業成員組成的交通運輸去碳聯盟(Transport Decarbonization Alliance,TDA);隸屬於聯合國潔淨能源部長級會議、由中國與加拿大等16個國家所組成的EVI;由美國、歐盟、德國、日本、韓國等佔有全球汽車市場50%的國家參與的零排放車輛轉型委員會 (ZEV Transition Council,ZEVTC),其主要目標都在加強全球運具電動化目標的一致性、推動永續低碳交通、布建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商用車輛電動化技術等。
此外,2021年成立的零排放汽車倡議,則由對汽車行業與道路運輸有影響力的超過100個國家、企業與組織所組成,其積極呼應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的宣言,希望共同推動2040年前所有銷售的新型轎車與貨車都是零排放汽車,先進國家則在2035年前實現此目標;汽車製造商與金融機構同樣以2035年為目標;至於企業車隊的所有者與營運商、共享車隊平台則以2030年為目標。
物流車隊加速電動化
儘管電動車的主要倡議目標時程,均落在2030年至2040年,但許多永續企業的領頭羊已加速推進相關作業,除了可提高品牌形象、增加商譽、促進員工福祉,從商業考量也能帶來實際運輸成本的降低,甚至可藉由電動充電設施的創新整合服務開創新商機。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擁有大型車隊的跨國運輸物流業者,似乎對車隊電動化展現更高興趣。現階段電動貨車的售價雖高於傳統柴油貨車,且有充電時間較長、行駛距離較短等問題,但電動貨車、電動卡車這類大型商用車,每天運輸的里程數都很高,減碳效果比起小車更為明顯;為了展現永續發展的企業精神,平衡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愈來愈多物流業者開始與電動車製造廠合作,打造適用的電動化車隊。
我們不妨來看看一些國內外案例。德國郵政DHL就在2014年收購了德國電動貨車新創品牌StreetScooter,開發平價電動載貨廂型車,提供最後一哩運送服務,總共交付了近1萬輛,主要服務範圍在歐洲,除了具有明顯的節能減碳效果外,DHL還發現StreetScooter的耗損更低,保養費用比同級的柴油貨卡便宜6至8成。
雖然StreetScooter不敵疫情的考驗,已於2020年底宣布停產,但DHL仍持續與特斯拉(Tesla)、戴姆勒(Daimler)等車廠合作,將繼續採購大型電動貨櫃車與電動貨運車,電動車隊仍是DHL「Mission 2050」計畫的重要一環,希望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邁向零碳排綠色運輸
亞馬遜(Amazon)則是與美國快速崛起的電動車品牌Rivian合作,訂購10萬輛客製化電動貨車,預計在2030年前陸續交付,目前已有數千輛在超過500個市場進行宅配送貨,其不僅設計大型擋風玻璃以提供更寬廣的視野,並配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具有360可適性、自動緊急剎車、碰撞警告、自適應巡航控制等功能,還可將配送工作流程與車輛相關系統進行整合,提供路線規劃、導航、駕駛員支援等功能。
在台灣方面,IKEA率先將電動貨車引進物流車隊,並以2023年當做電動貨車啟用元年,其採用Scania 26噸電動大貨車,並興建兩座電動樁,提供由物流中心到台北內湖、桃園青埔和台中店的補貨服務。這款26噸電動大貨車比起過去的10.5噸柴油車,可減少約18%的碳排放量、相當於5.38噸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到了2030年,碳排放量將進一步提高到31%、相當於8.33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台灣IKEA後續也將逐步擴張綠色運輸計畫,預計2025年擴及家戶配送的小型電動貨車,擬增加到15台小型電動貨車,2030年前則將進一步達到150台小型電動貨車、12座充電樁,以實踐203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的目標。
從各項國際倡議的願景來看,邁向零排放汽車已是大家共同的共識,一方面從生產端加速產業鏈的健全發展,提高規模經濟效益,藉以降低成本、提高購買意願;一方面也從政府補助與綠色金融投資面來增加採用率,帶來各種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效益;另外則從使用環境端進行完善相關配套、建立使用習慣,並由公共運輸、共享交通、出行平台等發揮示範作用,促進價值鏈的良性循環。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成本持續下降、電池續航力大增、充電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電動車勢將成為永續且可負擔的綠色商用運具首選。
圖二:全球主要市場已上路電動車成長概況(資料來源:IEA,Global EV Outlook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