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進入尾聲之際,台灣車市就如今年的暖冬般豔陽高照,熱鬧滾滾。
最火燙的熱源中心,便是台灣第一輛國產電動車——納智捷的Luxgen n7。當測試車一上路,各地車友便在網路社群發出許多捕獲「野生」n7的貼文,下面滿滿上百則留言,熱烈討論著外型、塗裝和行駛里程等細節,透露出台灣消費者對這輛車的期待與好奇。
儘管裕隆集團旗下的納智捷過往成績並不亮眼,但與鴻華先進合作後,率先推出第一輛國產電動車,在市場上收穫的訂單,反而讓它在電動車賽道上,一舉超越其他汽車品牌。
2024年1月開始,n7就會陸續交車,預計半年內交付完第一批約8000張個人會員、1000張公司行號訂單,成為台灣電動車掛牌數第二多的車廠,緊追在特斯拉之後。
平價電動車時代來臨
這輛車不只是裕隆集團在電動車時代的新希望,對於台灣電動車市場及產業發展而言,也是重大里程碑。
首先,n7開出電動車的破盤價,富有吸引力的定價策略固然是為了爭取訂單,也加速國內電動車市場發展。
南陽實業副總經理詹醒昇分析,台灣車市主力之一就是n7所在的中型SUV市場,國產價格約在100到120萬之間;而n7針對會員開出入門款,價格刻意壓在同樣區間,以便與同級燃油車相提並論,「在考慮油電轉換時,民眾多了一個符合預算的選擇。」
除了n7,2024年還會出現更多款國產電動車。像是同為裕隆集團的中華汽車,旗下代理品牌MG已準備在台灣組裝、銷售電動車款MG4;而鴻華先進的小型SUV車型Model B已完成工程設計,年底可望看見這台車掛上納智捷品牌,由於車型較小,售價預料將比n7更低。
不只台灣,全球車市也正在進入電動車平價化的新階段。
電池成本如溜滑梯滑落
主要原因是,佔電動車製造成本約4成的電池,拜技術精進之賜,價格持續下降。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指出,由於電池供應鏈上下游產能皆大幅提升,供給成長速度高於需求,2023年全球鋰電池價格下降了14%,創下歷史新低。
該機構預測,隨著技術創新、工藝改進、產能持續擴張,尤其是新型的正負極材料和固態電池等材料更加成熟,2025年電池價格約只有2023年的8成,到了2030年,更會只剩下不到6成。
電池成本如溜滑梯般持續滑落,許多車廠得以加速開發更平價、符合大眾需求的電動車款。
像是福斯計劃在2025年上市的ID.2,歐洲售價將壓在2.5萬歐元(約86萬台幣)以下,2027年計劃推出另一款更平價的電動車,售價甚至要下壓至2萬歐元(約70萬台幣)。
2023年在全球市場大降價的特斯拉,也傳出將在柏林、墨西哥等地工廠,生產價格約2.5萬歐元的新車型。
詹醒昇認為,平價電動車上市,有助於台灣車商爭取在地生產組裝機會,未來2、3年內,台灣市場可望推出更多國產電動車款,再加上進口電動車價格也有向下調整空間,台灣電動車滲透率有機會從2023年的6%,一舉超過10%。
服務商串聯拚充電網路
隨著電動車滲透率提升,充電需求儼然成為新商機,台灣充電業者各據山頭的生態也有新變化。
n7上市之際,裕隆集團找來國內7大電動車充電服務商,如華城Evalue、中興電iCharging及三地集團的特爾電力等,要在n7交車時同步推出「充電漫遊平台」,將不同業者的充電系統透過平台串接起來,車主只要透過一個app,就能連接各家充電樁充電並消費扣款,不用再下載多個應用程式。
「現在營運商非常、非常多,最近又回報多了一家新的,手加腳指頭算起來都不夠,」華城電機執行長許逸晟笑說,台灣目前已有超過20家充電營運商,遲早會進行整合。換言之,充電樁版圖也會經歷一番洗牌。
除了促使國內市場從油轉電,國產電動車對台灣車用供應鏈的發展,同樣別具意義。
鴻華先進發言人王理巍表示,納智捷n7除了電池等高階部件必須外購,其他零組件幾乎都由台廠供應,整台車的國產自製率超過4成,「我們也希望台灣供應鏈能跟著電動車一起成長,只要台灣可以供應,當然優先在台灣找。」
「不論市場銷售如何,至少國產電動車具有宣示意義,代表台灣供應鏈是能夠生產電動車的,」一名n7供應商認為,對國外的品牌母廠來說,未來評估是否在台設置電動車產線時,有國產實績會是加分項目。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謝騄璘觀察,汽車零件業者投入研發電動車用的新產品,常會遇到大筆投資、訂單卻遲遲未至的「死亡之谷」,「國產電動車出現,對台灣純電車供應商來說,一定是一個好消息。」
零件廠擔憂排擠效應
話雖如此,也有業者對於供應鏈從油轉電、青黃不接的時期,抱持高度的危機感。
一位汽車零件廠副總就擔憂,現有傳統汽車產線轉換成生產電動車,必須投入大筆資金,台灣國產化合作對象主要是日系車廠,這些日系車廠近年來積極南進,譬如具有關稅優勢的泰國。在排擠效應下,台灣更難取得電動車新零件授權,未來的國產電動車,極可能零組件也從海外進口,只負責最後組裝,導致國產車用零件市場繼續萎縮。
無論如何,國產電動車勢必會對台灣的市場和產業帶來深遠影響,但這只是開始,台灣汽車產業想在電動車時代卡位,業界與政府都要更努力找出自己的新出路。